各大平台內容審核流程比較(2025最新懶人包)

各大平台內容審核流程比較(2025最新懶人包)

嗨,我是Marcus Goh 吳立峰!身為一個在馬來西亞MCN工作多年、每天都在跟平台審核打交道的社群人,今天想來跟你聊聊一件很多創作者「明明做得沒問題,卻被下架」的事——平台審核。

到底Facebook、Instagram、TikTok、X(Twitter)還有YouTube,他們怎麼審?哪些平台比較寬?哪些地雷容易踩?大馬創作者又該注意什麼?一次講清楚。


社群平台的四大審核方式

在進平台比較之前,先快速帶你認識各家共通的「審核邏輯」:

1. AI自動審查(第一道關卡)

各大平台內容審核流程比較(2025最新懶人包)插图
  • 專門抓裸露、暴力、禁字、仇恨、詐騙這種「明顯違規」
  • 好處:快!壞處:容易誤會文化語境
  • 比如你講個方言俚語,AI可能直接當成仇恨言論刪了

2. 人工審核(第二關)

  • 處理AI無法確定的內容,或用戶申訴的案件
  • 好處:比較能理解語境,壞處是慢又不便宜
  • 通常都外包給審核公司,像是在大馬設有分部那種

3. 用戶檢舉(社群自我監管)

  • 任何人都可以檢舉任何貼文
  • 有時候真的有幫助,有時候變成「競品打壓工具」

4. 直播與限時動態的「後審核」

  • 一邊播一邊上,沒時間審,就採「事後抓」
  • 問題是等你抓到,觀眾已經看光光了(某些爆紅事件就是這樣來的)

Facebook:審得多、審得細、申訴不一定快

你以為FB是老人用的?No no no,FB在大馬的廣告市場還是很猛。它的審查流程是這樣的:

✔ 分層處理流程

  • AI:先篩掉約95%的明顯違規
  • 外包人工團隊:處理剩下的模糊內容
  • 專業審核小組:專處政治、宗教、選舉類敏感案

✔ 大馬特製功能

  • 有馬來文審核人員
  • 選舉期間政治廣告進入「特急件」
  • 伊斯蘭相關主題會進入人工二審

✔ 有趣一點

各大平台內容審核流程比較(2025最新懶人包)插图1
  • 商業帳號可以申請「付費加速審核」
  • 嚴重案件可上訴到「獨立監督委員會」(真的有)

🧠 小故事:吉隆坡一位YB投放廣告,標題帶有種族意味,原本被擋下來,後來他補上免責聲明+背景資料,48小時內恢復上架。


Instagram:長得美還不夠,審核標準更美(而且更嚴)

雖然跟FB同屬Meta,但IG的邏輯比較「視覺導向」,也比較苛刻。

✔ 影像AI超級靈敏

  • 能抓修圖、AI生成臉、深V衣領、暗示動作
  • AI會分析整張照片語意(不是只看露不露)

✔ 2025新功能

  • 付費預審核:商業帳號可上傳前諮詢是否會違規
  • 違規分級制:從提醒到限流再到停權,照等級來

✔ 大馬重點

  • 穆斯林服飾不只不能露,還不能「貼太緊」
  • 清真認證若要放,務必放有根據的,不然等下又說你詐騙
  • 種族呈現要均衡,不然會被質疑偏頗

🧠 小故事:檳城一位攝影師貼藝術裸照(無裸點),AI立刻砍掉。他申訴時補上說明+標註「藝術內容」,兩天內恢復,還多了200個追蹤者。


TikTok:快、狠、準,但也最常誤判

TikTok的審查結合中式管控+美式包裝,審得快,但錯也快。

✔ 三重審查模式

  1. AI第一時間掃描
  2. 大馬本地團隊做人工複審
  3. 全球審核組隨機抽查熱門影片

✔ 2025變化

  • 青少年帳號自動開啟「淨化模式」
  • 有些邊緣內容不刪,只是不幫你推
  • 建立「創作者信用分數」:違規多,觸及就GG

✔ 大馬特色

  • 本地音樂、背景版權非常敏感
  • 宗教節日發文要特別謹慎(特別是穿搭類)

🧠 小故事:新山一群中學生跳舞,穿短褲被AI誤判「不雅內容」,幸好本地審查員介入,判定服裝在文化可接受範圍內,影片重上熱榜。


X平台(原Twitter):最自由,也最混亂

X(推特)現在走「言論自由」風格,基本上不會亂砍你,但也很容易限流你。

✔ 分層審查

  • 社群標記內容(用戶標註不實)
  • AI偵測違規
  • 只有付費藍勾才會優先進入人工審查

✔ 2025新特點

  • 政治、王室、宗教——盡量標記、少刪除
  • 錯誤資訊用「社群補充」取代官方說明
  • 開始測試「違規透明報表」

🧠 小故事:某大馬政治觀察帳號分析王室繼承順序,沒被刪,但被貼上「敏感內容」標籤+限流七天,粉絲掉了3%。


YouTube:審得細,但透明度算高

YouTube是所有平台中,審核邏輯最成熟的一個。

✔ 多層審查邏輯

  • 上傳即掃描(影片+標題+描述+縮圖)
  • 廣告內容會進入人工審查
  • 若影片觸及高,後續還會再複查一次

✔ 2025功能亮點

  • 兒童影片會有更強自動辨識
  • 加入「人工審核認證」計劃,能自審內容
  • 申訴流程全自動化,最快三小時內回覆

🧠 小故事:吉隆坡某YouTuber背景用了伊斯蘭音樂配器,被系統標記「不適合變現」。他提出申訴+補資料證明授權,三天內恢復營利。


平台審查比較表(2025年版)🇲🇾

項目FacebookInstagramTikTokX平台YouTube
AI準確度85%90%88%75%92%
人工審核速度24hr12hr6hr48hr24hr
申訴成功率35%45%50%60%40%
文化敏感度處理非常高
政治內容容忍度
商業內容限制

給大馬創作者的建議

來來來,說這麼多,最重要還是「那我該怎麼做」:

✅ 分眾策略

  • 敏感話題放X
  • 推產品就上IG或FB
  • 想紅得快就拍TikTok
  • 講知識或長內容,就靠YouTube

✅ 內容預防

  • 用平台自己的預審工具(像IG就有)
  • 準備不同版本的內容(長、中、短、打安全碼)
  • 留意最近社會氛圍,比如選舉、節日、宗教爭議

✅ 危機處理備案

  • 每支影片/貼文都有留檔(截圖+文案)
  • 出事後第一時間下架、說明、開申訴
  • 團隊要分工處理,不要拖到熱度過了才補救

接下來會怎樣變化?

我自己的預測是:

  1. AI判定標準會更公開透明
  2. 區域文化差異會納入模型調整
  3. 創作者將有更多自我檢查工具
  4. 違規影片將允許「自編輯」替代下架
  5. 跨平台違規將可能互通(有記錄)
各大平台內容審核流程比較(2025最新懶人包)插图2

最後,別怕審核,它只是規則,不是牆。你要做的,是了解牆在哪裡,然後帥氣地翻過去。

我是Marcus,如果你對某個平台的審核還是霧煞煞,歡迎來找我開聊~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