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Shirley Teo張雪玲!今天要來破解一個創作者界常見迷思:「一定要有10萬粉絲才能賺錢嗎?」其實呀~我看過太多粉絲數不到5位數,卻月入破RM5000的實例!舉個例子,我們MCN最近輔導一個主打「吉隆坡公寓陽台種菜」的內容帳號,粉絲才3800人,但每月穩定收入超過RM5000,變現策略完全比肩大網紅。
這就是利基市場(Niche Market)的威力!今天這篇文章,就要帶大家拆解利基內容如何在大馬這個多元文化市場中發光發熱,尤其是對於內容創作者、個人品牌經營者、小型創業者來說,這是一條輕量又有感的現金流捷徑✨
為什麼利基市場在馬來西亞特別有搞頭?
馬來西亞本來就是一個由各族群、語言、文化組成的拼圖世界,從美食到信仰、從育兒方式到居住型態,每一塊生活區域都藏著未被滿足的需求。而這種細緻又具文化差異的環境,讓「小而深」的主題特別容易發酵出黏著度超高的粉絲社群。

比起盲目追逐大眾話題,其實馬來西亞網民更傾向「找到一個真正了解自己小癖好」的帳號。我們觀察到,當一個帳號能提供「在地感」和「精準知識」的雙重價值時,觀眾會願意為這種熟悉而可靠的內容買單,而且不需要流量破萬。
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利基創作案例
為了讓你更清楚利基市場的變現實力,我來分享兩個我們親身輔導的成功案例,每一個都證明:粉絲數≠現金流!
第一個是住在PJ的Uncle Lim,他的內容專門介紹如何在陽台用IKEA收納箱進行水耕種植。他的變現方式非常靈活,像是自製營養液月銷200瓶、提供RM80/小時的線上種植諮詢、甚至和在地五金行聯名推出陽台農具套裝,創造了一條完整的商品線。

另一個是兩位宅男組合,只做90年代復古遊戲的開箱與改裝。他們的觀眾年齡集中在30-40歲的男性,大家對童年遊戲有強烈情感連結。他們的變現方式也很有趣:一方面提供舊機改裝服務,一方面製作復刻周邊並和kopitiam聯名推出「打機下午茶」,甚至推出RM20一場的「代破關直播」。
這些人並不靠網紅流量吃飯,而是靠「鎖定一群極度認同主題的小眾受眾」活得很滋潤。這就是利基市場最大的魔力!
找到自己的黃金利基:從觀察到設計的三部曲
在我們的諮詢系統中,最常被問的就是:「我也想做利基內容,但我該怎麼找?」這裡分享我們MCN內部愛用的三步法,超實用!
步驟一:挖出「冷門但真實」的需求
你可以從自己的日常中觀察三個關鍵路徑:
- 朋友常問你什麼「冷知識」?(例如我朋友總問我怎麼泡奶茶才不會澀)
- 哪些社團討論熱烈但沒有KOL主導?(像是「長輩智慧型手機指南」群)
- 購物網站上有哪些評價少但回購率高的產品?(像老花眼貼紙鍵盤)
這些就是利基市場的線索,像我們有個學生就專門幫穆斯林服飾設計師找非皮革材料做配件,竟然還成為本地伊斯蘭時尚展的指定顧問!
步驟二:預估利基市場的變現上限
這裡我們推薦一個簡單的市場評估公式:
利基市場變現潛力 = 潛在受眾數 × 願意付費比例 × 客單價
比方說:
- 全馬公寓陽台種菜愛好者估計有5萬人
- 假設1%願意付費課程 = 500人
- 客單價設為RM100
那麼你的年變現潛力就是RM50,000
就算只做到30%,也有RM15,000可以入袋喔!
步驟三:設計「引流 → 過濾 → 收益」的變現路徑
我們很喜歡用這個三層模型來幫創作者規劃:
層級 | 功能 | 內容舉例 |
---|---|---|
免費 | 吸引與教育 | 每週分享tips、照片記錄 |
低價 | 建立信任與篩選 | 小額產品、付費社團、體驗課 |
高價 | 深度服務與轉化 | 諮詢服務、客製商品、顧問包 |
像我們帶的手工蠟燭師Aina,就是這樣做:
- 免費分享IG調色技巧(吸粉)
- RM39材料包月銷百套(試水溫)
- RM500企業工作坊(主要收益)
利基市場的5大變現模式,一般創作者都能用
以下這五種變現方式,是我們在輔導超過200位小眾創作者後整理出的最可行、最穩定路徑。
1. 微型數位產品
你不需要拍攝大片,也不需要設計厚重課程,只要把你「最常被問」的內容做成簡單PDF、短影片、預設濾鏡,就能變現。新山有位媽媽團隊出了一本「冷便當圖鑑」電子書,透過家長群口碑在WhatsApp瘋傳,三週內賣出超過3000本!
2. 會員制社團
像是「二手童書交換俱樂部」、「摩托車零件團購群」、「寵物塔羅占卜答疑圈」這類社團,年費只要RM50-200,就能提供內容、活動、福利三合一的價值。而且這種封閉社群最容易做出「家庭感」,續訂率極高。
3. 在地化生活服務
這是最適合熟悉社區的創作者的玩法,比如你熟悉搬家流程、找女傭、文件翻譯、居留證申請,都可以設計成「資訊產品+顧問服務」模式。我們就幫一位幫外派日籍太太找清真女傭的創作者打造RM399的「一站式入住指南」,大受歡迎!
4. 創意周邊販售
如果你內容有強烈視覺風格或語言風格,製作貼紙、紀念T恤、明信片都能很快讓粉絲掏錢支持。像有個方言KOL推出「diam lah」系列貼紙,每套RM10,賣了兩萬套,還因此登上本地報紙。
5. 專業知識諮詢
你有某項專業或經驗?那就提供快速問答服務、Zoom諮詢、年度顧問配套吧!有一位專做辦公室心理輔導的創作者設計了RM150的「壓力爆表急救包」,幫助超多白領減壓,又省時又有效。

小創作者必備工具包
我們這邊也整理了一些經過實戰驗證的小工具,幫你用最小成本展開利基創作:
- 數位產品銷售:Gumroad(零建站也能賣)、Ko-fi(內建小費機制)
- 社群經營平台:Discord(互動豐富)、FB私密社團(易建立信任)
- 金流處理:Touch’n Go、DuitNow、Carousell現金交易
- 客製周邊製作:Kakokraft(手工)、Printful(代印發貨)
善用這些資源,即使是單打獨鬥的小創作者,也能像經營一家「迷你事業」一樣穩穩賺~
避開小流量創作者的三大陷阱
❌ 什麼都想賣:聚焦利基市場最忌「大雜燴」。有個醬料品牌原本只賣參巴醬大受歡迎,結果硬要拓展成糕點、蛋糕、餅乾、咖哩…搞到供應鏈爆炸,最後回頭專心經營「參巴宇宙」,才又重新回到正軌。
❌ 過度低估時間成本:創作者常會不小心「做太多、收太少」。像有位健身教練原本提供RM30的個別問答服務,結果每天被客戶纏上2小時。後來他改用「快速問答組合包」和「分級收費」才成功平衡投入與報酬。
❌ 忽略老客戶經營:與其不斷找新客,不如讓老客戶留下來變鐵粉。像某健身教練每年推出「老會員回饋計畫」,搭配生日驚喜、續約折扣、朋友推薦獎勵,老客戶回購率飆破80%!
結語:利基市場讓你在小池塘當大魚
利基市場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項,而是一種更穩定、更能培養社群的營運方式。只要你能精準找到一群人、講出他們的語言、提供他們渴望的解決方案,即使你只是個微型創作者,也能打造專屬你的內容王國。
🐟 競爭少,但黏性高
🐟 粉絲少,但關係深
🐟 範圍小,但現金流不小!
現在就從你生活裡的日常觀察開始,找出那個「冷門但熱血」的主題吧~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利基點子,讓我們一起打造屬於自己的小宇宙喔~(っ´▽`)っ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