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大家好呀~我是Shirley Teo張雪玲!
今天想陪大家聊一個在社群經營裡既重要又超容易被忽略的環節:找到屬於你的核心主題。
很多人開始經營社群帳號時,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「什麼都想分享」,結果主題跑來跑去,粉絲卻抓不到重點。你可能會發現,有時明明內容做得很用心、拍攝也很美,但粉絲數卻長得慢,互動也不穩定。其實,最常見的原因就是「沒有清楚的核心主題」。

在我自己在MCN公司工作的經驗裡,也見過很多創作者在這裡卡關。身為一人經營的IP,沒有人幫你規劃方向,所有的決定都在自己身上,反而更需要在主題上想清楚。今天就想用朋友的語氣,好好跟你分享,我自己在馬來西亞看到的市場經驗、一些真實案例、還有超實用的小工具和小練習,幫助你找到真正屬於你的「甜蜜點」。
為什麼要有核心主題?
先想像一下,你走進一家餐廳,看到菜單上同時賣椰漿飯、四川麻辣火鍋、日式壽司、義大利披薩。你會覺得「哇,什麼都會!」還是「這間真的專業嗎?」
多數人反而會懷疑:每樣都做得好吃嗎?還是全部都馬馬虎虎。
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經營個人IP上。當你的內容什麼都講,觀眾就很難記住你到底是誰、為什麼要追蹤你。就算演算法偶爾推爆一兩支影片,也不代表你能真正留住粉絲。
我遇過很多內容真的很有潛力的創作者,卻因為主題太分散而讓粉絲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你。像有些人同時分享旅行、美食、投資心得、護膚評測,自己覺得很豐富,觀眾卻很混亂。結果看了之後,就只是「哦,有看過這個人」而不是「我一定要追蹤他」。
所以,主題就像你的名片。你要想辦法讓別人在3秒內就能說出:「喔,他就是那個分享便宜又好吃咖啡店的KOL!」、「她是專門做敏感肌保養分享的女生!」,這才是能長期經營、讓觀眾習慣回來的關鍵。
我的真實案例:從什麼都想說,到找到清楚定位
講個我自己的小故事~
我最早在中國讀中學時,其實也開過小帳號,什麼都想發。拍過宿舍生活、讀書筆記、美食開箱、校園Vlog。當時真的覺得很「生活感」,但成效超差,留言也很少,粉絲長得慢到我快懷疑人生。
後來來到馬來西亞工作,加入MCN公司,我開始負責孵化其他創作者,才真正意識到「定位」的重要。我的強項是什麼?其實是內容策略、觀察平台趨勢、陪伴素人變成創作者。這是我工作裡每天都在做的事,也是我最有熱情的地方。
所以我就把帳號內容聚焦在分享馬來西亞社群市場、平台經營經驗、還有很多本地創作者故事。慢慢的,吸引到真正有需要的粉絲,不用再靠廣告買粉,留言也越來越有深度,甚至有朋友說:「欸,你就是那個講大馬網紅案例的女生啊!」那一瞬間我真的覺得,好像被認可了。
所以真的要跟你說:找到屬於自己的主題後,你會覺得很輕鬆,因為你不需要一直想「今天要做什麼」,也不必跟著別人亂跳話題。你的內容就會像磁鐵一樣,慢慢吸引同頻的人。
如何找到屬於你的「甜蜜點」?
很多人說:「可是我興趣超多,怎麼選?」
其實我很懂這種心情~我在帶創作者的時候,常常用一個超可愛的方法叫「甜甜圈法則」來幫助他們聚焦。
想像有三個同心圓,最中間的交集,就是你的核心主題。
- 內圈:你比90%的人厲害的事
這是你的專業、經驗、天賦。可能是你是咖啡師、你很懂金融投資、你會超厲害的甜點擺盤、或你在鄉下支教過。
你可能覺得平凡,但對別人來說超有價值。 - 中圈:你真心熱愛、可以長期分享的事
就算沒人看,你也會想做。像我公司的小美,雖然學過十年芭蕾舞,但真正讓她眼睛發光的是拍「舞蹈小白挑戰K-pop」的搞笑影片,觀眾也感受到那股真誠。 - 外圈:市場正在需要或想看的東西
馬來西亞現在很紅的主題有哪些?可能是職場英文、自助旅行、省錢理財、穆斯林友善美妝、多元文化料理。觀察身邊朋友常聊什麼、新聞在報什麼,都能找到線索。

當你找到三圈重疊的地方,你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核心主題。
真實創作者案例分享
給你幾個我輔導過的例子,保證超生活化~
- 阿明
他一開始同時做健身教學、電玩直播、美食開箱,結果三個月粉絲增長超慢。後來我們發現他真正的專業是健身,尤其自己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。於是調整方向成「上班族居家健身」——結合專業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經驗。半年內粉絲就突破5萬,還接到運動品牌合作。 - Siti
她是馬來裔穆斯林女生,起初很擔心「職場穆斯林穿搭」會不會太小眾,結果市場超愛。她的內容很有規律:- 週一:MRT實測的通勤穿搭
- 週三:平價baju kurung改造
- 週五:採訪不同職業的穆斯林女性
觀眾說很喜歡「統一中有變化」的感覺,訂閱和互動都穩穩上升。
- Jackie
一個做「吉隆坡老咖啡店探訪」的男生,剛開始還被笑說太小眾。結果粉絲喜歡他仔細講店家故事、復古照片、老闆專訪,現在每集都有餐飲品牌搶著合作。
這些例子都在告訴我們:聚焦主題,並不代表侷限,而是讓你的內容有更清楚的個性和輪廓。
主題明確≠內容單調
有些人一聽到要聚焦,就擔心「會不會太無聊,觀眾看膩?」
但其實一個大主題可以拆成好多子題,像是「美妝」可以拆成:
- 敏感肌護理(適合皮膚科背景)
- 開架彩妝評測(學生黨超愛)
- 穆斯林友善美妝(適合hijab博主)
- 妝前護膚、卸妝清潔、妝容風格教學
觀眾需要的不是你每次都說不一樣的東西,而是「在同一個主題裡,能不能提供多角度、有層次的分享」。
像我們公司有個料理帳號,就用這種方式經營:
- 週一:3分鐘快速便當
- 週三:本地食材特色
- 週五:粉絲投稿食譜實測
既有主題的統一性,也有內容的變化。這樣觀眾才知道為什麼要追蹤你。
避開三個常見的迷思
很多新手創作者很可愛,常常會被以下三種想法卡住:
迷思1:「我要準備好才開始」
我以前也有這種想法,結果拖了好幾個月才發第一支影片。事實是,大馬觀眾真的比較在乎真誠,不會因為你前置鏡頭拍就退追。只要內容有價值,就算畫質普通也沒關係。很多成功帳號的前期影片都超糊、燈光慘,但主題很明確,就會吸到對的人。
迷思2:「小眾主題沒人看」
越細分,越容易成為那個領域的權威。Jackie的老咖啡店探訪就是例子,粉絲可能不多到百萬,但非常黏,品牌也很愛合作。
迷思3:「必須跟流行趨勢」
有些人看到別人做TikTok舞蹈就想跟,結果拍得很彆扭。其實不用勉強自己做不適合的內容,特色比跟風更重要。像檳城的琳達專做80年代復古穿搭影片,就超有辨識度。
實用工具小分享
身為一人創作者,沒有團隊沒關係,你可以用小工具幫自己找到市場需要什麼:
- AnswerThePublic
輸入關鍵字,就能看到大家最常搜尋的問題,找痛點超方便 - Google Trends(馬來西亞版)
比較不同關鍵詞熱度,像「teh tarik」vs「奶茶」看看哪個最近熱 - 朋友圈調研
我超愛用這招,直接在IG限動問:「大家最想看什麼類型的影片?」還能搭配小抽獎(奶茶券超好用),回應超踴躍
小練習:三步找出你的核心主題
如果你現在真的想行動,推薦你玩這個超簡單的小遊戲:
1️⃣ 寫下去年別人最常誇你的三件事
2️⃣ 記錄這週你自己最常看/收藏的內容類型
3️⃣ 問5個朋友:「如果我要開一個帳號/頻道,你最想看我分享什麼?」
把重複出現的關鍵詞圈起來,那就是你的寶藏起點!

像我當初問朋友時,10個有8個都說「想看你分析大馬網紅案例」,就這樣確立了我的方向。
給你的最後小叮嚀
核心主題就像榴槤的品種~
D24有D24的粉,貓山王也有貓山王的死忠。你不用討好所有人,而是找到那些真正懂你、喜歡你的觀眾。
比起模仿別人,不如好好成為最特別的自己。
觀眾真的會為了那份真誠留下來。
如果你看完有任何靈感,真的很希望你留言跟我分享你的主題點子唷~(っ´▽`)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