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Marcus Goh 吳立峰,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人,小學在中國讀過,也正因為這樣,我對馬來西亞和中國的社媒玩法都算熟門熟路。平常在我們MCN公司裡,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盯著Facebook的變化,幫客戶想辦法在這個愛變來變去的平臺上多撈點流量、多賣點東西。
今天就來聊聊2025年Facebook演算法的最新更新。這波更新對馬來西亞本地商家和內容創作者來說,真的很重要。別覺得演算法很高深,其實就是Facebook決定要把什麼內容推給什麼人、推多少次的那套規則。更新一動,大家就得跟著變招。否則你就是在自言自語,沒人看到。

下面我就照著我平常跟客戶講的方式,直白、好懂、廢話也講一點,不要嫌我囉唆。因為很多客戶真的都會問到雞毛蒜皮的小問題,講仔細一點比較省事。
真實互動才是新王道
2025年Facebook的工程團隊終於承認了一件事:大家都受夠了那些「點進來看三秒就滑走」的內容。所以他們把純觀看時間的影響力拉低,反而加大了「真實互動」的分數。換句話說,影片再長、照片再美,如果大家看完沒留一句話、沒轉給朋友,就很容易被演算法「冷凍」。
我有個馬六甲的客戶,做傳統糕點生意。之前他們拍的影片很用心,燈光打到可以開電影首映,但就是沒人留言,純看完就走。結果這次更新後,觸及率直接掉到一半以下。最後他們換了一個方式,貼文就問粉絲:「小時候你最懷念哪種馬來糕點?」結果留言量爆了,Facebook馬上就多推了幾千個人看。
所以重點很簡單:想辦法逼大家開口。讓粉絲回答問題、分享回憶、吐槽也好,反正就是要對話。
社群對話是你的保命符
Facebook現在超愛「有意義的社群對話」。他們看中的不是那些隨便丟個愛心、按個讚的互動,而是能讓人願意打字、說話、討論的內容。
有一次我去檳城拜訪一個書店老闆,他就說粉絲專頁觸及率一直在掉。我看了一下,他的內容就是「本週新書推薦:書名、作者、ISBN、價錢」這種格式化的貼文,誰要留言啦?後來我建議他開「線上讀書會」,每週挑書裡的爭議話題來討論。像是「你認同這個主角的選擇嗎?」結果不只是留言數變多,還真的讓一堆客人因為討論產生興趣,特地上門買書。
這也證明了一件事:讓你的貼文變成討論的起點,比單向丟資訊有效百倍。你自己也要下場回留言,不能丟完就閃。因為Facebook會看你參不參與,參與了就加分。

短影音和Reels還紅,但要換腦袋拍
別被「短影音就是王道」這句話誤導。是的,短影音還是熱潮,但Facebook現在希望短影片也要「有內容」。光靠浮誇特效和音樂尬舞是行不通的。
他們的新演算法很在意這幾點:開頭5秒要吸引人,但不需要嚇人,內容要有解釋、有重點、有字幕也最好。之前我們幫一家做護膚品的品牌測試過:一支影片是快剪變身型的,另一個版本是完整講解使用方法的。去年效果最好的是快剪版,但今年完全反過來了。詳細解說版的完播率高出30%,還多了很多私訊問價格的。
所以2025年要拍Reels,別只想炫,要先想「這個短片能教什麼?能解釋什麼?」觀眾現在是聰明的,不是小貓小狗隨便逗一下就乖乖買單。
內容要針對小眾,用戶越精準越好
這次演算法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改變:個人化推薦的權重提升了。Facebook希望每個用戶看到的東西都「超級相關」。所以如果你的內容是「全世界都適合」那種廣告詞調,結果反而會被冷落。
我最近幫一家檳城的民宿老闆調內容策略。他以前就是「來檳城住我們的民宿,便宜乾淨舒適適合所有人」這種。聽起來很好,但結果是沒人特別想看。後來我們把內容拆成三種版本:背包客專屬、家庭旅遊專屬、美食之旅專屬。每次針對不同受眾講不同重點,結果貼文雖然平均觸及比較低,但轉單率硬是拉到原本的三倍。
同樣道理,用地理標籤也很有用。Facebook會優先把你的內容推給同城、同州的潛在客戶。尤其是馬來西亞本地的實體店,這是非常值得用的小技巧。
群組是2025年最大的機會之一
演算法今年特別照顧「群組」這個功能。因為Facebook想要鼓勵更私密、更深度的討論。對商家來說,這是一個絕佳機會。
很多人以為粉絲頁才是重點,其實現在反而是群組互動更有價值。你可以自己開群組,像「馬來西亞健康生活分享群」之類的,經營你的鐵粉。你也可以去別人經營的相關群組裡積極回應問題、分享看法。

我有個合作過的健身教練就很懂這點。他本來就有一個收費的線上課程,後來乾脆開一個「會員專屬群組」,把教學影片和飲食建議全都丟在裡面。結果群組裡的互動不只幫他的品牌加分,Facebook還把他的內容推薦給非會員,吸引到更多潛在客戶。
直播的回歸,不要小看
很多人以為直播是2020年疫情時的過氣潮流,但Facebook今年居然把直播的權重拉回來了。Facebook Live在演算法裡會獲得即時推送、長期曝光、還有互動加成。
我有個朋友是手工藝老師傅,原本生意都靠老顧客介紹,觸及率少得可憐。我建議他每週兩次開直播,直接直播做手工,觀眾可以即時問問題。結果才做了兩個月,就有很多人因為直播下訂單,平均直播當天的銷售是平常的5倍。就連直播完的影片,重播也一直有人看,一直有新客戶。
所以如果你問我2025年Facebook上還值得投資什麼,我一定會說:直播。就算一開始只有幾個人看,也不要灰心。演算法會慢慢記住你的穩定輸出,然後幫你找觀眾。
影片長度策略需要再想清楚
很多人問我:那到底要拍多長才好?老實說現在已經沒有「越短越好」的鐵律了。反而要看你的內容需要什麼長度。
這邊可以給你一個很簡單的表格參考:
類型 | 建議長度 |
---|---|
快訊、公告 | 10-15秒 |
產品亮點解說 | 20-30秒 |
教學步驟、深度分享 | 45-90秒甚至更長 |
如果要硬用短影音塞太多資訊,觀眾會覺得你唬弄。如果內容需要細節,就不要省。Facebook現在也看得懂這種內容的真實價值。
真實案例分享:霹靂州小吃店的逆襲
有一家在霹靂州的小吃店,他們賣的東西超接地氣,什麼炸香蕉、椰漿飯都有。老闆之前很抗拒「用FB賣東西」。後來被我磨到受不了,才勉強答應試試。
一開始他就亂拍,影片模糊、內容也沒重點。結果效果很差,還一直問我是不是FB演算法故意害他。我也很直白跟他說:不是演算法害你,是你沒內容。
後來我們一起重新規劃:他每週做兩次直播,一次直播炸香蕉的流程,一次直播跟粉絲閒聊近況,回答粉絲問題。平常也會PO一些本地食材小知識。慢慢地,觀眾開始回留言,粉絲人數也漲起來。三個月後,他每個月的外送訂單多了快1000令吉。雖然不是什麼幾百萬的營收,但對一間小吃店來說,是扎扎實實的進步。
這些2025年該避免的錯誤
最後,給大家一點「不要踩的雷」。Facebook的新演算法會特別懲罰以下行為:
- 大量罐頭訊息或自動回應
- 買假粉絲、刷假互動
- 用誇張標題騙點擊
- 故意不回留言、訊息(現在回覆速度也影響排名)
- 在不同群組亂貼同一篇廣告文
有些人以為可以「投機取巧」,但現在Facebook像是會記仇的親戚,一旦抓到你作弊,就讓你冷到見骨。
結語
老實說,Facebook這波更新不是要害你,而是要逼大家做更真誠、更有互動、更有人味的內容。對馬來西亞的商家來說,這其實是機會。因為馬來西亞人本來就很喜歡聊天、很樂於分享,只是很多商家沒認真經營過粉絲互動。
如果你看完這篇還是不知道怎麼做,或是有什麼想法要討論,都可以找我聊聊。我也不是什麼大師,但至少能保證我跟你一樣是在馬來西亞生活、吃同樣的辣死你媽(Sambal),了解這裡的人到底在想什麼。
祝大家今年Facebook行銷順順利利,流量不要再像坐過山車,客人絡繹不絕進門。下次有機會我們再來聊Instagram的演算法怎麼變,好嗎?我們下次見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