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大家好!我是Shirley Teo張雪玲~今天要來跟大家好好聊聊怎麼用拍照和穿搭讓你的IP更有記憶點!每次滑IG或小紅書看到那些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帳號,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研究,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?其實秘密就在拍照風格和穿搭設定裡啦!
形象一致性,是讓人記住你的第一步
我們經常講IP打造要有「辨識度」,但這個辨識度到底是什麼?其實簡單來說,就是觀眾在看到你內容的第一秒鐘,能夠立刻感受到「啊,這就是你」,無需看名字也能認出來。這樣的辨識度很多時候來自於視覺上的一致性,而拍照風格和穿搭設定,剛好就是這個一致性最重要的兩個面向。

我們公司有位主打理財與極簡生活的創作者—「Celine小資姊姊」,她幾乎所有照片都會選擇在白色背景、自然光源下拍攝,穿搭則維持清爽的奶油白、淺卡其色系,搭配簡約俐落的剪裁。這樣的設定不但呼應了她提倡「有質感又不浪費」的價值觀,也讓觀眾一看就有種很安心的感覺。
你知道嗎?根據我們公司的數據分析,觀眾平均只會花0.5秒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你的內容。拍照和穿搭就是這麼重要,它們不只是加分項,而是決定觀眾去留的關鍵!我常跟我們公司的創作者說,視覺一致性就像你的數位制服,要讓大家遠遠看到就知道是你來啦~
拍照風格,不只是畫面美,而是調性的一致
很多人在經營社群初期,會不自覺模仿別人的拍攝方式,看起來好像也不錯,但時間久了就會發現畫面變得沒有自己的風格。這就是「沒有拍照邏輯」的典型狀況。
找出屬於你的拍攝風格
以下幾個問題,可以幫助你更清楚自己的拍照方向:
- 你希望傳達的情緒是什麼?(溫暖療癒、活力四射、質感專業?)
- 你的生活場景多數在哪裡?(咖啡廳、戶外、公寓、書房?)
- 你平常喜歡的濾鏡色調是什麼?(暖色、冷色、低飽和?)
有些創作者會選擇在黃昏光線下拍照,因為自然光會讓畫面呈現出溫柔奶油色;有些則喜歡清晨的陽光,畫面會比較清透有朝氣。這些拍照的細節,會慢慢累積成你個人IP的視覺語言。
拍攝構圖與角度也能建立風格
我有一個朋友叫Winny,是一位主打文藝旅行的創作者,她幾乎每一張照片都是「背影照」或「側臉看風景」,很少正面看鏡頭。這種風格雖然看似簡單,但久而久之就成了她的標誌。粉絲都說看到背影照就知道是她,這就是成功的視覺識別啊!
所以你也可以思考一下,自己是否偏好某種角度拍攝?是否喜歡以物件為主、人物為輔?這些風格累積久了,觀眾就會因為熟悉感而更容易記住你。我們公司有個「3:7構圖法則」:30%留白,70%主體,這樣的比例通常最舒服~
穿搭風格,是你的形象語言
有些創作者會覺得穿搭是比較「時尚」領域的事,跟自己無關。但其實每一個IP的視覺形象,都跟穿搭息息相關。穿搭不是要你天天變時尚達人,而是透過服裝色調、剪裁、配件等元素,營造出一種固定的印象。
風格一致比時尚更重要
你可以試著從下面三個方向,整理出自己的穿搭設定:
- 顏色設定:挑出你最常穿、最舒服的3-5個顏色。這些顏色未來會成為你內容的主視覺元素。
- 風格標籤:問自己,你希望觀眾怎麼形容你的穿著?(如:溫柔、活潑、酷感、慵懶、可愛)
- 生活場景:你出現在鏡頭中的場合是什麼?(辦公室?咖啡館?戶外?)穿搭也應該依據這些場景做調整。
以我自己為例,我是一個比較活潑開朗的女生,所以我喜歡明亮的粉色系、牛仔褲、可愛小飾品。而我在社群上的風格也都是這種「甜美中帶點日常隨性」,觀眾會覺得這個人親切、真實、不做作,這就是我想要傳達的感覺。
我們公司有個失敗案例是某位創作者一開始穿搭風格太混亂,今天甜美明天帥氣,結果粉絲都說「認不出來是誰」。後來我們幫她固定了3個主色和2種風格,辨識度馬上提升好多!
一致性不代表無趣,而是有策略的選擇
很多人會誤會「風格一致」就是要天天穿一樣的衣服、用同一種構圖,其實不是喔!一致性更像是一種「主旋律」,你可以偶爾有些變化,但整體不能偏離太遠。

舉個例子,我們公司有位健身類型的創作者,平常拍照都穿運動內衣和legging,背景是健身房或戶外跑道。有一次她參加品牌活動,穿了禮服拍照,結果觀眾留言反而說:「好像不是妳欸!」這就是因為她的形象跟平常太不同,反而造成觀眾困惑。
所以我們可以在「安全範圍內」做變化,例如在同一個色系中做不同單品的搭配、同樣風格的不同地點拍攝,讓畫面看起來有新鮮感,又不會失去一致性。我們公司規定所有IP的變化幅度不能超過30%,這樣才能維持品牌識別度~
建立你的個人風格指南
幫大家整理一個完整的風格指南模板:
項目 | 內容 | 使用範例 | 例外情況 |
---|---|---|---|
拍照風格 | 自然光+低飽和 | 居家場景為主 | 品牌合作可調整 |
構圖 | 正面人物+留白 | 常拿咖啡杯入鏡 | 特殊主題可變化 |
穿搭主色 | 米色、杏色 | 日常服裝選擇 | 特殊場合可突破 |
穿搭輔色 | 淺藍、淺粉 | 配件點綴使用 | 不超過整體30% |
服裝風格 | 日系簡約 | 寬鬆剪裁為主 | 正式場合例外 |
濾鏡 | VSCO A4微調黃 | 統一色溫 | 配合品牌需求 |
這樣的資料不只是幫助你自己梳理風格,也方便你未來如果要請攝影師、設計師或剪輯師協助時,快速說清楚你要的感覺。我們公司每個IP都有這樣一份指南,新人加入時也能快速上手~
把風格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
當你的穿搭與拍照風格,慢慢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,你的內容製作就會越來越自然。你不用每次拍照都特別「準備」,因為你本來就是這樣生活的。
我身邊有位很喜歡分享育兒生活的媽媽創作者,她每天的穿搭就是簡約寬鬆的洋裝+娃娃鞋,畫面永遠都是自然光+溫暖的家庭背景。她說她從來不刻意打扮,只是把自己舒服又真實的樣子記錄下來。但就是這樣的自然,讓人好喜歡她。

我們公司數據顯示,這種「真實生活感」的內容互動率比刻意擺拍的還要高23%!所以別給自己太大壓力,找到最舒服的狀態最重要~
小提醒:風格的核心是你自己
風格不是用來模仿別人的,而是要回到你內心最自在的狀態。穿搭不見得要花大錢、拍照也不一定需要專業相機,只要有邏輯、有一致性,就可以讓人感受到你的專業和認真。
IP形象的建立,是一場長跑,比的是誰能穩定、真誠地累積內容。如果你願意花一點時間去規劃自己的拍照與穿搭風格,相信你會越來越接近自己想成為的模樣。
從今天開始,不妨試著:
- 拍幾張風格一致的照片
- 整理你常穿的顏色與衣服
- 問自己:「我想讓別人看見怎樣的我?」
慢慢來,你的畫面會越來越有你自己的味道。這樣的風格,不只是讓人記得你,更讓人喜歡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