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Audrey Koh 許敏婷。很多人一聽到我說「B2B品牌也可以用TikTok做行銷」,第一反應就是皺眉頭,臉上寫滿了「妳在開玩笑嗎?」。我完全理解,因為我在新加坡的公司裡和不少客戶聊天時,也常遇到這種反應。大家腦海中還停留在「TikTok就是年輕人跳舞唱歌的平台」這種刻板印象。但說真的,這個印象已經過時了。TikTok早就不只是娛樂的天地,而是逐漸成為B2B行銷的潛力場域。
去年我們曾幫一家本地的軟體服務公司試驗TikTok。他們一開始只想「碰碰運氣」,結果短短半年內品牌搜尋量提升超過七成,還意外收到了兩家跨國企業的合作詢問。這就是現實案例,證明TikTok的能量遠超出想像。
打破既有印象:TikTok的B2B新樣貌
如果你還停留在「TikTok=年輕人玩樂」的思維,那你會錯失很多機會。現在平台上已經出現一個完整的企業生態圈,從#CorporateTok到#B2BTok,內容非常多元。我之前看到一間香港的雲端解決方案供應商,用輕鬆短片解釋資料安全,結果影片播放量突破50萬,留言區裡還吸引了不少科技公司主管互相討論,甚至有人留言直接問:「你們有沒有企業方案?」這樣的互動在其他平台其實很少見。

另外,TikTok的年齡層結構也在變。雖然年輕人還是主力,但25歲以上的族群增長最快。這群人裡,不乏專業人士、中高層經理,甚至企業決策者。他們不僅想要娛樂,也希望快速獲得實用資訊。這就給了B2B品牌一個新舞台,把艱澀的內容簡單化、趣味化。
為什麼TikTok能幫B2B行銷加分?
在我看來,TikTok對B2B最大的價值就是「讓品牌變得更有人性」。傳統B2B行銷太多時候過於冰冷,專業到讓人覺得距離感強。但在TikTok上,品牌能用更真實的方式呈現。
我們曾幫一個新加坡的企業軟體客戶拍攝員工日常,包含工程師怎麼解決Bug、團隊怎麼協作。結果沒想到,這些「不怎麼正式」的影片卻獲得客戶大量好評,因為他們看到了品牌背後的真實人性。
再來不得不提TikTok的演算法。這個平台不像Instagram或Facebook那樣完全依賴粉絲數,內容只要足夠吸引,就有機會被推送給更多人。對新創公司來說,這是非常划算的。
我還記得有一家網安公司,他們把「資安漏洞」比喻成「房子門鎖設計」,影片一出,觀眾瞬間懂了,也清楚知道該公司服務的價值。這就是TikTok短片威力,能用簡單的形式把複雜概念傳遞出去。
如何在TikTok玩轉B2B行銷?
很多人以為只要「上傳一支影片」就算玩TikTok,但事實上B2B要成功,需要策略。以下我總結幾個重點:
第一,教育性內容一定要有。不是那種超嚴肅的PowerPoint講解,而是把知識濃縮成短小片段。像某會計服務品牌就做了「5個常見財務錯誤」系列短片,每支影片不到30秒,卻能讓人學到東西。
第二,幕後故事很重要。展示產品開發過程、團隊日常或公司文化,這會讓潛在客戶更有信任感。我們曾經替一間科技公司拍攝「研發部門的一天」,意外收穫了很多年輕專業人士的共鳴。

第三,領導層分享行業洞察也能吸引觀眾。不過記得要用容易理解的語言,不要充滿行業黑話。講簡單一點,受眾才會留下來。
第四,利用挑戰和標籤。比方說,一家設計軟體公司可以推出#DesignChallenge,鼓勵用戶展示作品。這種方式能快速擴大品牌的可見度。
最後,保持穩定更新。TikTok的演算法喜歡活躍帳號。我的建議是每週3到5支影片,內容不用完美,但要持續。
常見挑戰與解法
當然,B2B行銷在TikTok不是完全沒有坑。最大的挑戰之一,就是「專業」和「娛樂」的平衡。影片如果太嚴肅,觀眾不看;太搞笑,又怕丟掉專業感。我的經驗是維持大概八成專業、兩成娛樂,這樣剛剛好。
還有受眾定位。TikTok不像LinkedIn那麼精準,廣告工具限制比較多。所以品牌要透過不斷測試內容、用合適的標籤來吸引想要的人群。
另一個問題是資源。很多B2B公司沒有拍影片的經驗,就會覺得麻煩。其實一開始完全可以用手機拍,重點是創意和真誠,而不是花大錢製作。
此外,ROI的評估也需要調整。TikTok上的直接成交可能比較少,但它能在品牌認知和關係建立上發揮作用。所以,我們會幫客戶設立不同層級的目標:品牌搜尋量、互動率、分享數,甚至是白皮書下載量。這些都能幫助判斷效果。
最後,如果你在金融或醫療等受監管行業,就要注意合規。最好先和法務溝通,確定哪些內容可以放行。這樣才不會踩到紅線。
怎麼衡量TikTok的成效?
在TikTok上,單純看點讚數或播放數還不夠。更值得注意的是「完播率」和「評論質量」。一支影片如果大部分人都看完,代表它的內容真的打動到觀眾。
另外,可以觀察品牌搜尋量或標籤使用量是否提升。這些都是品牌影響力擴大的信號。根據我們的經驗,許多B2B品牌在TikTok經營三個月後,搜尋量至少能提高三成。

至於轉化,很多時候用戶不會直接在TikTok上下單,但你可以引導他們到官網或下載報告。甚至用專屬優惠碼來追蹤。這樣就能清楚知道TikTok對商機的貢獻。
進場前的小檢查清單
如果你現在正考慮進軍TikTok,可以先做幾件事:
- 觀察競爭對手在平台的表現,看看哪些內容有效,哪些沒人理。
- 從小規模開始,不用馬上花大錢。每週先上傳2到3支影片,累積經驗。
- 找對團隊。年輕員工往往更懂TikTok文化,但也要有資深人員把關專業度。
- 安排內容日曆,但要留彈性,因為TikTok的流行趨勢變化很快。
- 最重要的:要有耐心。很多品牌都是堅持三到六個月才迎來成效。
結語:B2B品牌不要再猶豫了
TikTok對B2B行銷的潛力,已經在一個又一個案例裡得到驗證。它提供的不只是流量,而是一種讓品牌更「有人味」的方式。在這個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的時代,用短短15秒吸引決策者,絕對是一個值得嘗試的突破。
說到底,最大的風險就是不敢開始。如果你一直等著「看別人成功了再來做」,那麼機會很可能就被搶走了。我的建議是:先嘗試,哪怕只是用手機錄下一段真誠的分享。因為只有開始,你才知道TikTok能給你的B2B品牌帶來什麼驚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