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~大家好,我是Shirley Teo張雪玲。
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常被說得很專業、其實卻可以很生活化的話題:競品分析。

很多人聽到「競品分析」就會皺眉:「好像很商業耶」「要一直偷看對手嗎」「是要抄襲嗎?」
其實,真正有用的競品分析不是模仿別人,而是找到市場上沒有人好好服務的角落。就像玩「大家來找碴」遊戲,找的不是「要抄什麼」,而是「別人沒做到什麼」。
今天就想用我的MCN運營經驗、在馬來西亞看到的案例,陪你聊聊如何做出屬於你自己的「市場空缺策略」,溫柔一點、可愛一點地告訴你:競品分析其實也可以很好玩~
為什麼傳統競品分析常常沒用?
以前我剛入行的時候,公司要我分析10個美妝KOL的內容。我非常認真,做了一大張表:
- 粉絲數
- 發文頻率
- 主題風格
- 互動率
結果主管看完後問我:「所以,我們要做第11個同款帳號嗎?」我超尷尬,一瞬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。
那時才意識到,馬來西亞的市場超級特別:
- 多元族群:馬來裔、華裔、印度裔、原住民文化背景差異很大
- 多平台混用:有人IG放穿搭、TikTok拍方言短劇、FB聊育兒經
- 文化敏感度:節慶、宗教、語言都有要顧的細節

如果只看表面數據,最後只會變成「複製別人的成功公式」,卻忘了我們要找的是「別人沒做的」、「還可以被優化的」機會。
競品分析不只是「偷看對手」
我們可以把競品分析想像成「觀察市場地圖」。
就像你要開一間咖啡店,不是要照抄隔壁店的菜單,而是要知道:
- 這條街上有多少間店
- 他們各自主打什麼
- 有沒有某個口味或服務沒有人在做
換成內容創作的話,你要想的是:
「觀眾已經被哪些內容滿足了?」
「觀眾還有哪些需求沒被照顧到?」
所以競品分析的重點不是「我能不能變成他」,而是「在這個市場裡,我是誰、我要扮演什麼角色」。
我的真實經驗:主管教的「看缺口」觀念
還記得前面說的那次報告被打槍嗎?
後來主管重新教我:「你不是要找『要抄什麼』,而是找『別人沒做什麼』。」
舉個真實例子:
去年開齋節前,我們公司在做美食內容的市場調研。大馬市場上超多帳號在教「傳統rendang食譜」,照片美到不行、步驟詳細。可是我們發現,幾乎沒人做「上班族快速版」或「跨族群適配版」。
所以我們團隊裡的阿末就設計了一個「30分鐘上班族開齋菜」系列,還有「華人家庭也能試做rendang」影片。結果流量和分享率都大爆,因為解決了很多媽媽平時在外工作的痛點,也打破了族群界線。
這才是競品分析最有趣、最重要的地方:
找出市場裡真正沒被滿足的需求。
第一步:畫出你的「競爭地圖」
很多創作者只盯著跟自己「同類型」的人。
但觀眾的選擇其實很複雜。舉個例子:
如果你是3C開箱博主,你的「競爭者」不只是其他開箱頻道,而可能包括:
- 直接競爭者:也做中文3C開箱的人
- 間接競爭者:用搞笑短劇推薦3C產品的團隊
- 替代選擇:科技新聞帳號、論壇、品牌官方帳號
所以第一步是把所有「觀眾可能會看」的選項畫在一張地圖上。
像我曾經帶過的旅遊博主小麗,原本一直做「背包客攻略」,但市場上背包客內容超飽和。分析後發現:「檳城古蹟攝影教學」這個主題幾乎沒人專做。她轉型後,接到博物館合作邀約到手軟。
競品分析不是要你成為「對手的影子」,而是幫你看清:
「哪裡是人擠人」
「哪裡是你可以發光的角落」
第二步:尋找內容缺口,用「四宮格分析法」
找缺口時,可以用這個超簡單的表格法。我在公司內部都叫它「四宮格分析法」,因為真的很好用也很可愛:
很多人做且做得好 | 很少人做但做得好 | |
---|---|---|
很多人做 | 紅海市場 | 你的機會點 |
很少人做 | 新興趨勢 | 藍海領域 |
解釋給你聽:
- 紅海市場:競爭很激烈,例如「大馬居家健身教學」已經滿地都是
- 新興趨勢:可能是全球才剛紅起來的主題,例如AI應用、可持續生活
- 機會點:市場裡有人做但內容少,或有族群被忽略
- 藍海領域:幾乎沒人碰,但市場需求可能很大
我有個健身教練朋友,一開始做「一般居家訓練」影片,跟大家撞到滿頭包。後來用這個方法找出:
- 「產後復健」內容少(機會點)
- 「銀髮族肌力訓練」幾乎沒人做(藍海)
調整方向後,他的內容變得超有特色,甚至拿到醫院和長照中心的合作。
第三步:檢查文化適配度
馬來西亞是一個超多元的國家。
內容就算找到缺口,也要確認能不能「適配」本地觀眾。
在做內容策略時,我通常會問這三個問題:
- 語言混搭可以嗎?
大馬觀眾常常中英文+方言「rojak」混用,有時反而更親切。
例如「福建話口音中文教學」就超受歡迎。 - 節慶敏感度有顧到嗎?
去年冬至前我特地注意「現代化湯圓食譜」這個缺口,因為傳統食譜很多人做,但年輕人其實需要簡化版。 - 禁忌地雷避開了嗎?
曾有國際美妝品牌在馬來西亞用清真寺做廣告背景,結果被罵到下架。做內容一定要顧及文化敏感度。
還有一次很棒的例子是印度裔博主Priya。她一開始想做健身舞蹈教學,市場太競爭。後來發現可以用「Bollywood舞蹈動作分解」來教瘦身,不只避開主流KOL,也讓她的文化背景變成內容亮點。
工具推薦:實用又可愛的分析小幫手
分享我們公司MCN內部用的幾個小工具,保證你一看就會用~
- Google Lens / 反向圖片搜索
如果對手拍的產品圖很專業,可以反向找出來源或進貨管道,自己也能升級內容。 - Facebook Audience Insights
看競品粉絲還關注什麼頁面,超適合找「間接競爭者」和「跨界合作」的可能性。 - TikTok Creative Center
研究熱門音樂、熱門hashtag的同時,也能看哪些標籤被過度使用,找出還沒被開發的主題。
舉個真實用法:
我們公司曾經分析馬來西亞美食類標籤時,發現「#mamakfood」裡競爭超擠,但「#officelunch」底下大多是大家抱怨「冷掉煎餅沒味道」。於是我們就策劃了「微波爐拯救冷掉煎餅」系列影片,結果被上班族瘋狂轉發。
把「劣勢」變「特色」的本地案例
最喜歡分享的一個故事,是怡保的「殘障旅行家阿強」。
他一開始超沮喪,覺得輪椅限制了內容方向。
但後來他決定專注在:
- 無障礙餐廳評分
- 輪椅視角Vlog,讓常人理解障礙空間
- DIY改裝輪椅技巧
結果他反而成為全馬知名的無障礙旅遊推手,甚至和旅遊局合作。
所以說,所謂的「劣勢」,有時候才是最獨特的內容濾鏡。觀眾想看的不是「和大家一樣的美」,而是「只有你才有的故事」。
小練習時間:大家來找碴遊戲
想要找到市場缺口,不妨試試看這個超好玩的步驟:
- 打開IG,搜尋你的主題關鍵詞
- 把前20個熱門結果截圖,做成拼貼牆
- 用彩色筆或軟體標註:
- 紅色:大家都在做的內容
- 綠色:讓你驚喜的創意
- 黃色:明顯缺失的角度
你會發現,那些「黃色」的地方,就是你的入場券。
我們曾經就是用這個方法,發現「#大馬婚禮」幾乎都是華人婚禮紀錄,馬上策劃「跨宗教婚禮準備指南」,結果還被馬來西亞婦女部官方轉發。
給你最後的溫柔提醒
競品分析不是為了模仿誰,而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:
「為什麼這個世界需要獨一無二的你?」
內容創作最可愛、最有力量的地方,就是你永遠可以把自己的故事、文化、背景變成別人看不見的新視角。

希望今天這篇小分享,可以讓你在做競品分析時,多一點靈感、多一點自信。
下次見啦~如果有找到自己的市場缺口,記得留言告訴我唷!(๑•̀ㅂ•́)و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