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影音創作的速度戰早已開打,不管你是在 TikTok、Reels 還是 YouTube Shorts 上經營,每天要產出數支影片根本就是家常便飯。問題是:靈感還沒來、素材一堆、剪接又爆炸花時間,到底怎麼辦?答案其實很簡單——讓AI工具當你的剪輯助理。
這篇文章,我會以內容創作者的視角,深入介紹我親自使用過、且真的能提高「剪片速度 + 完成品質」的 AI 工具組合,包含:腳本生成、節奏優化、轉場建議、字幕動畫、視覺特效…你只要照著這一套流程跑,3小時搞定5支影片根本不是夢!
為什麼短影音剪輯特別適合AI協作?
短影音的特性是「快」、「爆點密集」、「節奏鮮明」,這些特質剛好符合AI擅長的領域:模式辨識、自動化重複流程、視覺分析與語音處理。AI並不是取代創意,而是把你從「剪片奴工」中解救出來,讓你更專注在創意與內容鋪排上。

舉個實例:以前我處理一支15秒產品開箱短片,從腳本、錄製、剪輯到字幕,至少要花4小時;但現在用AI工具搭配手動微調,1小時就能上片,且表現不輸原本版本!
我的AI短影音工作流:從靈感到發布,一條龍搞定!
Step 1:快速生成腳本與分鏡構想(ChatGPT + Fliki)
先打開ChatGPT,輸入「幫我寫一個30秒保養品開箱短影音腳本,口吻親切,前5秒吸睛」。它會瞬間產出多個腳本版本,我會挑一個順眼的再丟進 Fliki。
Fliki 這時就像個超有Sense的內容導演,它不但根據腳本幫我配圖(支援香港圖庫)、加旁白、甚至還能根據語調插入 Emoji。根本一條龍生產。
**小提醒:**記得手動選擇「粵語女聲」或「香港繁體字型」,讓整體內容更貼近本地觀眾。
Step 2:素材整理與自動剪輯(Runway ML)
影片素材錄好後,我會將所有原始片段上傳到 Runway ML。這款AI神器會自動標記畫面重點段落(比如表情變化、畫面突變、說話語氣改變),幫我初步剪接,讓我省下80%的粗剪時間。
甚至可以開啟「自動節奏剪輯」功能,依照你輸入的背景音樂節拍,幫你把素材卡點剪好,非常適合做節奏感強的 Reels 或 TikTok。
Step 3:優化轉場與節奏(Pictory + CapCut)
這步驟我會把Runway剪好的初稿影片丟進 Pictory,開啟「自動鏡頭排序」和「音軌節奏調整」功能。它會根據影片節奏高低,自動建議是否該切鏡或加速。
接著進入 CapCut,用手動方式微調轉場,例如加個「遮罩轉場」或「速度變化 ramp」,還可以自定義字幕動畫,讓整體流暢又吸睛。
**Tips:**轉場時間建議落在0.3~0.5秒內,過長會拖慢節奏,過短容易「跳針感」過重。
Step 4:數位人導演登場(Synthesia)
如果你不想自己出鏡講話,又希望影片更有溫度,Synthesia 就派上用場了。這個工具可以選擇 AI 虛擬人來「代言」,而且現在已支援粵語發音與口型同步,效果非常自然!
你只要輸入腳本,它會幫你生成虛擬人講話畫面,還能自選服裝背景,非常適合做產品介紹或品牌導覽影片。
Step 5:最後包裝與發布前潤飾(InVideo + Canva)
影片完成後,我會用 InVideo 的香港主題模板快速加上本地化特效,例如:中環街景、港鐵聲音特效、霓虹字幕等等,營造熟悉感。
Canva AI 則用來做影片封面,內建港風素材超級多,還能一鍵套用品牌色,讓整體統一性更高。

實測案例:從草稿到上片,只花不到3小時!
項目 | 傳統剪法耗時 | AI協作流程耗時 |
---|---|---|
腳本構思 | 30 分鐘 | ChatGPT → 5 分鐘 |
粗剪處理 | 1 小時 | Runway ML → 15 分鐘 |
轉場與字幕 | 1 小時 | Pictory + CapCut → 30 分鐘 |
虛擬講者導入 | 1.5 小時(真人拍攝) | Synthesia → 10 分鐘 |
封面與發布 | 30 分鐘 | Canva + InVideo → 15 分鐘 |
總耗時對比:
傳統流程:4.5~5小時
AI優化流程:不到2小時!
小心這些AI地雷!本地創作者必讀注意事項
- 語言細節誤譯:Fliki、Pictory 雖然支援粵語,但「食咗飯未」這種俚語常被錯譯,發佈前一定要人工複查字幕內容。
- 敏感內容濾除:某些AI會抓國外新聞片段或政治畫面來當 B-roll,容易踩到紅線,請一定使用本地圖庫(如 Pexels.hk)。
- 數位人肖像使用授權:Synthesia 生成的虛擬人物若應用於商業廣告,建議查看授權條款,避免觸犯《商業詐騙條例》。
我的AI工具搭配建議(創作者常用場景分類)
類型 | 推薦工具 | 用法建議 |
---|---|---|
腳本生成 | ChatGPT、Fliki | 快速出腳本、標題、文案變體 |
自動剪輯 | Runway ML、Pictory | 繁瑣粗剪交給AI,節奏穩定 |
轉場優化 | CapCut、InVideo | 精準補強視覺銜接點 |
語音處理 | Fliki、Synthesia | 多語版本產製,無需錄音 |
特效加分 | Canva、Pexels AI | 港風素材、AI封面、字幕美化 |
結語:AI不會取代你,但你不會用AI,就真的被淘汰
短影音時代下,「快」與「質」是創作者必須兼顧的兩大要素。AI工具的崛起,不是要讓你變成機器人,而是幫助你從機器人變回「創作者」。只要掌握正確的工具與流程,你每天的創作產能與影片完成度會有質的飛躍。
現在就試著打造你的「AI剪輯工作站」,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思考、去創作,而不是被剪片拖垮!
(Pro tip:每月花一天時間更新自己的AI工具清單,就像廚師打磨自己的刀具,未來剪片速度只會越來越快、越來越精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