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~我是Shirley Teo張雪玲!今天想跟各位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,教你們如何一個人也能輕鬆玩轉多平台!每次看到新手創作者手忙腳亂地經營各種帳號,我都忍不住想說:「放輕鬆,我們慢慢來~」
先搞清楚你的個人定位最重要
上個月遇到一個很有趣的案例,一位來自柔佛的烘焙師(我們叫她小甜甜)同時經營IG、TikTok和小紅書,內容從蛋糕食譜到寵物日常什麼都發。結果每個平台都像在演不同人格,粉絲完全記不住她。我們幫她重新定位成「療癒系甜點師」,現在三個平台的風格統一,粉絲數直接翻倍!

馬來西亞的觀眾最喜歡「真實感」。你不用很完美,但一定要很「你」。就像我常說的,與其當個十全十美的陌生人,不如做個有缺點但真實的朋友。這種親切感才是個人IP最珍貴的資產。
選對平台比盲目跟風更重要
我發現很多創作者都有「平台焦慮症」,看到新平台出現就急著去開帳號。拜託~你只有一個人耶!與其分散精力,不如先專注在1-2個最適合你的平台。
舉個例子,我們公司有位客戶專門分享吉隆坡咖啡廳(就叫他咖啡達人好了)。他主攻IG和小紅書,因為這兩個平台的用戶最愛搜尋美食資訊。每週固定發3篇貼文,內容都是同一家咖啡廳的不同面向:IG發美照+限動打卡,小紅書寫詳細體驗文。半年下來,兩個平台都累積了穩定粉絲。
建立你的內容生產流水線
來分享我的獨門秘方~這套方法讓我在最忙的時候也能維持三平台更新:
每週一早上泡杯Teh Tarik,用1小時規劃本週所有平台內容。我會先想好一個核心主題,比如「馬來西亞傳統糕點現代化」,然後發展出不同角度的內容。
週二下午是拍攝日,一次拍完所有素材。記得要橫拍、直拍都準備,這樣才能適應不同平台需求。我通常會準備3-5個15秒短影音素材、10張以上產品特寫,還有1-2分鐘的長版解說。

週三晚上剪輯時間!我用CapCut同時輸出不同版本:TikTok用活潑節奏+熱門音樂,IG Reels注重畫面質感,YouTube Shorts加上詳細字幕。
週四早上就是快樂上傳時間啦~記得每個平台的最佳發佈時段都不一樣哦!
善用工具讓你事半功倍
一人創作者最需要的就是好幫手!這些工具我每天都在用:
剪輯神器CapCut真的救了我無數次,它的自動字幕功能超強大,再也不用一個字一個字打。Canva是我的設計小助理,限動模板換個顏色就能跨平台使用。Notion則是內容資料庫,所有靈感、排程、數據都整理得清清楚楚。
最近還發現一個超好用的技巧:用ChatGPT幫忙想文案方向。比如輸入「幫我想5個關於娘惹糕的短影音創意」,它真的會給出不錯的點子呢!當然最後還是要加入自己的風格啦~
數據分析其實很簡單
我知道看到數字就頭痛,但其實只要關注三個重點就好:
首先是完播率,這告訴你內容是否吸引人看到最後。其次是互動率,看看粉絲最愛評論什麼。最後是粉絲增長曲線,找出內容和漲粉的關聯性。

我們有位美妝客戶(叫她小美好了)就是靠數據發現,她的「3分鐘快速妝容」影片完播率特別高。現在她每週固定發一支,已經成為招牌系列了呢!
給自己一點犯錯的空間
最後想說,親愛的你真的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。有時候發文遲了一天,或是影片有個小失誤,這些都是很可愛的真實瞬間啊!
記得我剛開始經營時,有次把「椰漿飯」說成「椰奶飯」,被粉絲笑到現在。但正是這些小失誤,讓大家覺得我更親切了呢~所以放輕鬆,享受創作過程才是最重要的!